您的当前位置是: | 首页 |
|
近日,肛肠外科携手妇科、泌尿外科、骨科等多学科精锐力量,成功为一名 30 岁女性患者摘除盆腔内的巨大肿瘤,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
这名患者因反复出现腰酸腰痛、尿频尿急以及排便异常等症状入院。据患者回忆,这些症状最初只是偶尔出现,她并未在意,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症状愈发严重,严重影响到了她的日常生活。入院后,医生在对其进行体格检查时,发现了一个关键线索——患者全身分布着牛奶咖啡斑,这一特征提示她可能患有神经纤维瘤病。随后,妇科 B 超及一系列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揭示了病情的严峻性:患者左侧附件区存在一个巨大的混合性团块,盆腔内还有多处结节,甚至在左股直肌也发现了转移灶。令人疑惑的是,各项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却均显示正常,这无疑让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复杂。
面对如此棘手的病情,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MDT)机制。肛肠外科、妇科、泌尿外科、骨科的专家们齐聚一堂,围绕患者的病情展开了深入讨论。全腹部增强 CT 及磁共振检查为专家们提供了精准的肿瘤定位,清晰地呈现出肿瘤的范围及转移灶情况,为手术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细致分析,专家们初步判断肿瘤可能来源于间叶组织,并对其可切除性进行了综合评估,最终制定出分期手术方案。
手术当天,手术室里气氛紧张而凝重。当医生打开患者腹腔后,眼前的景象比预期更为复杂:后腹膜处藏匿着一个巨大肿瘤,尺寸达到 13×8×6cm,右侧盆壁还有一个 3×4cm 的肿物,直肠和乙状结肠均受到压迫发生移位。在这关键时刻,多学科手术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默契的配合,果断决定实施结肠部分切除、直肠部分切除、后腹膜肿瘤切除以及结肠造口术,成功实现了肿瘤的一期姑息性切除,为后续的放化疗及二期手术创造了宝贵条件。
然而,术后的康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缓慢,这让医护人员时刻紧绷着神经。肛肠外科叶晓明主任团队迅速制定针对性方案,采用口服石蜡油、多库酯钠片等方式帮助患者通便,并密切监测造口排气排便情况。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术后第 7 天的 CT 检查显示未出现肠梗阻,第 10 天患者终于顺利排便,这一消息让整个医疗团队和患者家属都松了一口气。术后第 12 天,患者各项指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该病例的成功救治,充分彰显了我院多学科协作的强大优势。” 叶晓明主任表示,对于罕见且复杂的间叶组织肿瘤,MDT 模式就像是一把精准的钥匙,能够有效整合医院资源,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此次手术的圆满成功,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生的希望,也标志着我院在复杂肿瘤诊疗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高效、精准的医疗救治。 (倪珂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