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 | 首页 |
|
4 月 12 日是第 23 个“全国爱鼻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鼻腔健康,畅享清新呼吸”。鼻腔作为呼吸系统的“守门人”,其健康状况却常因大众认知误区而被忽视。近日,记者走访了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们针对常见误区给出了专业解答。
误区一:鼻塞流涕就是感冒?小心误诊误治
很多人一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症状,就下意识觉得自己感冒了。但鄞州区第二医院2024年门诊数据显示,约30% 自认“反复感冒”的患者,实则患的是变应性鼻炎或慢性鼻窦炎。感冒与这些鼻部疾病症状虽相似,病因却大不相同。
在宁波打拼的李女士,这几年一到春秋季就开始“遭罪”。鼻子像是被施了魔法,动不动就鼻塞、流涕,喷嚏一个接一个。起初,她只当是普通感冒,随便吃点感冒药应付。可三年过去,“感冒”却越来越频繁,甚至夜里常常被憋醒,呼吸都成了难事。最近到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一检查,才惊觉自己患的并非感冒,而是变应性鼻炎,因长期拖延,已然发展成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甚至引发了哮喘。好在经过医院鼻科团队一系列综合治疗,李女士的症状逐渐得到控制。
那么,感冒和鼻炎究竟该如何区分?鄞州区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詹国文指出,普通伤风感冒除了鼻部症状外,通常还伴有咽痛、头痛或发热,病程一般在 7 天左右便能结束。但要是鼻部不适持续超 2 周,或是季节性反复出现,那可得留个心眼,很可能是其他鼻部疾病在作祟,务必及时就医查明病因。詹国文强调,长期将鼻部疾病错判为感冒,后果相当严重。变应性鼻炎若得不到规范干预,极有可能诱发哮喘、中耳炎、睡眠呼吸暂停等并发症;自行盲目服用感冒药,不仅副作用大,还会像给疾病“打掩护”一样,掩盖真实病情,进一步损伤鼻黏膜。
误区二:变应性鼻炎治不好,干脆别治?大错特错!
“变应性鼻炎本质上是机体对过敏原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不少患者一听这病没法彻底根治,就直接放弃治疗,这是极大的误区。”鄞州区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带头人杨有雄主任医师分享了一个积极治疗的成功案例。10 岁的明明,是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可这几年,每到花粉季,他就被变应性鼻炎折磨得没了精神。鼻子不通气,只能张着嘴呼吸,晚上睡觉鼾声不断,白天上课也哈欠连天,成绩直线下滑。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着明明四处寻医。在鄞州区第二医院,医生详细了解病情后,为明明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规律使用鼻用激素、抗组胺药,同时配合脱敏治疗,规避常见过敏原。经过一段时间坚持治疗,明明的症状明显改善,晚上能睡好觉了,学习状态也重回正轨,又变回那个活力满满的阳光少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45 岁的张女士因工作原因长期处于粉尘环境,鼻子时常不舒服,鼻塞、流涕反复发作。为了快速缓解症状,她自行购买了多种鼻喷剂,只要鼻子一难受,就对着鼻腔猛喷。起初,喷完确实感觉轻松不少,可渐渐地,效果越来越差,用药频率却越来越高,鼻塞情况反而愈发严重。来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药物性鼻炎。杨有雄主任医师惋惜地说,像张女士这样滥用鼻喷剂,尤其是减充血剂类鼻喷剂的患者不在少数。这类鼻喷剂虽能快速收缩鼻黏膜血管,暂时缓解鼻塞,但长期使用会让鼻黏膜产生依赖性,导致反跳性充血,加重鼻塞症状,进而引发药物性鼻炎。
杨有雄表示,即便变应性鼻炎难以彻底“断根”,但积极配合治疗、科学管理,病情依旧能得到有效控制,显著提升生活质量。诊断方面,医院常用皮肤点刺试验、血清 IgE 检测来锁定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借助高清鼻内镜、鼻窦 CT 查明鼻腔结构与炎症状况。治疗时,会根据患者情况“量身定制”方案:阶梯式使用鼻用激素、抗组胺药,快速缓解症状;针对特定过敏原开展脱敏治疗,降低复发几率;对于经长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变应性鼻炎成年患者,鼻内镜下的联合手术也能改善生活质量 。
爱鼻日惠民行动:专家答疑+免费筛查
为助力市民科学护鼻,鄞州区第二医院将于4 月 13 日在门诊大厅开展 “全国爱鼻日”公益系列活动。届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科专家将现场答疑,提供免费鼻部健康评估。前 10 名可享免费过敏原皮肤点刺测试,前 5 名还可进行免费视频鼻内镜检查。
鼻腔健康关乎呼吸质量,也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专家呼吁广大市民,摒弃“不重视、乱用药、放弃治疗”等误区,当鼻部不适超 2 周,务必及时就医;遵医嘱规范治疗,避免滥用鼻喷剂;即便疾病难“断根”,也积极管理,守护好呼吸系统的“守门人”,才能畅享清新呼吸。 (谢美君、朱鹤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