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务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院务动态>>动态新闻
动态新闻
七旬老太腹部包块8年未治,突发肠坏死险丧命!
时间:2025-03-31 15:57:15    来源:    浏览:

“手术后腹部凸出个包,虽说有慢慢长大,但不疼不痒的,竟然也会要命啊!”3月30日,75岁的刘奶奶(化名)躺在鄞州区第二医院胃肠外科病房里心有余悸。她没想到,8年来一直相安无事的一个腹部小包块竟会导致肠管嵌顿坏死,险些要了她的命。经过紧急手术,医生从她体内切除了一段坏死回肠,才将她从死亡边缘拉回。

“小鼓包”拖成“大肿块”,肠子卡压致坏死

今年75岁的刘奶奶8年前因结肠手术在腹部留下了一道长约10厘米的切口,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左腹壁逐渐长出一个拳头大小的包块并缓缓变大,因为不痛不痒,所以刘奶奶一直不以为然。约一周前,这个“温顺”的包块突然“翻脸”,刘奶奶顿感腹部一阵剧烈绞痛,仿佛有一双无情的大手在肆意搅动她的内脏。与此同时,她还发现自己肛门排便排气次数明显减少。家人见状,立刻将她送往医院。

接诊的鄞州区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滕晓平主任检查后发现,刘奶奶左下腹竟突出一个 20×15cm 的巨大肿块,完全不能回纳,表面皮肤发红,压痛明显。

医生们迅速为刘奶奶实施了手术,术中发现原切口处疝囊内的肠管已经嵌顿并梗阻,呈现出令人揪心的发黑状态,肠壁由于长时间缺血导致坏死。情况危急,滕晓平主任团队果断为刘奶奶切除了坏死的回肠,并利用其自身的腱膜组织修补了腹壁缺损。目前,老人已脱离危险,但术后仍需严格避免负重 3 个月,避免任何增加腹压的动作。

老年患者术后切口疝高发,肠梗阻死亡率可达10%

“像刘奶奶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滕晓平主任表示,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可达15%。由于老年人腹壁肌肉薄弱、愈合能力差,加上慢性咳嗽、便秘等诱因,腹腔内容物(如肠管、脂肪)易从切口薄弱处膨出,形成包块。

更危险的是,约20%的切口疝会进展为嵌顿性疝——疝囊内的肠管被“卡死”,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肠梗阻甚至坏死。“这类患者若未在6-8小时内手术,死亡率可达5%-10%。”滕晓平强调,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等群体风险更高。

滕晓平主任(右)主刀手术中

如何避免刘奶奶这样的惊险情况发生?滕晓平主任强调,术后患者应养成定期自检的习惯,并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可以在站立状态下观察原手术切口是否有异常膨隆,并用手指轻轻触摸,确认是否存在包块或压痛。如果发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超声或CT检查明确疝囊的大小及内容物,以便早期诊断。此外,慢性咳嗽、便秘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日常生活中避免提重物、剧烈运动等增加腹压的行为,以降低切口疝发生或加重的风险。

“一旦发现腹部包块并伴随腹痛、呕吐,必须立即就医,这是肠管嵌顿的危险信号!”滕晓平提醒,早期切口疝可通过腹带压迫或微创手术修复,但如果拖延至肠嵌顿阶段,就只能进行紧急开腹手术,风险大幅增加。因此,术后患者务必提高警惕,切莫因症状轻微而延误治疗时机。  (王虹、谢美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