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 | 首页 |
|
大家读过中医学院学生们写的情书吗?“所谓的爱情,就是当麻黄遇到桂枝,当知母遇到石膏,当附子遇到干姜……既不是相畏相杀,亦不是相恶相反,而是在沸水煎煮下的生死相依……”“你是我受伤时的三七,失意时的远志,烦闷时的栀子,迷茫时的苏和”……这些中药名如此朴实,却能表达出浓厚的情感。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中药名都独具风情。
厚朴:非常漂亮的两个字,厚实朴拙,深厚质朴,无论是怎么理解都像是为人处世中特别向往达到的一种境界,非常的安全而有力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木质朴而皮厚,故称之为“厚朴”。
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厚朴药用历史已有2000多年,能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等,即主治消化道疾病。现代医学对厚朴的应用更为广泛,以《中华医方精选辞典》为据,收集含厚朴的方剂815首。常见的藿香正气水、半夏厚朴丸、厚朴温中丸、保济丸等都含有厚朴。厚朴的花蕾也入药,中药名为“厚朴花”, 1936 年出版的《饮片新参》曰其“抱蕊形,色紫黑;温香微苦,宽中理气,治胸闷”。
白芷:楚辞以芳草比君子,白芷是出现频次最多的一种芳草,在《神农本草经》里直接就叫它芳香,《名医别录》里称它为泽芬,都是特别有诗意的名字,它的香是那种温婉柔情很有诉说感。有多少诗人把白芷安在了诗句里,陈子昂的“葳蕤白芷生”,王维的“演漾绿蒲涵白芷”,刘禹锡的“白芷江边分驿路”,朴实地记录了白芷的生境——白芷喜欢生在水边,也寄托着诗人当时的心境和处境。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的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白芷有解热、抗炎、镇痛、解痉、抗病原体微生物、抗肿瘤、抑制黑色素生成等多种药理作用。因白芷能抑制黑色素生成,达到美白祛斑的作用,白芷被广泛应用于美容。
佛手:谐音“福寿”,象征多福多寿,是一种中国人才懂的果实。中国人懂得它的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味短而香芬大胜,置于笥中,则数日香不歇”。在《浮生六记》里说,“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它的香气不似花香热烈,却清冷持久,沁人衣裾,引人入沉思宁和之境。秋冬季节,置上数枚果子,顷刻间即可弥漫满室。
中国人懂它的诚,中国僧侣发现,它像极了祈祷中佛陀的双手,才有了这个名字。佛手成为清供的历史可以起源到宋代,明清时达到顶峰。人们对它是既敬重又信仰,入世登堂,案头清赏,入诗入画,寄托情感和希望。
中国人懂它的味,佛手可食,在《花镜》就有记载,“直接鲜食不如柑橙,多是切片、晒干、制药、制蜜饯,取其馕,拌以白糖,或可做汤,除酒喝”。
佛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药用历史悠久,据《药典》记载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的功效,现代医学更是研究证明,佛手有抗抑郁、抗菌、抗炎、抗癌、抗肿瘤、抗衰老、降血压等作用。
紫苏:大家知道时光荏苒的“荏”指的是什么吗?指的就是这个植物——紫苏。《本草纲目》中记载:“苏乃荏类,而味更辛如桂……”紫苏,是唇形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四季变换在它身上表现的非常明显:春天,疯狂生长;初夏,生机勃勃;秋天,结满籽;冬天,迅速老化、枯萎。人们看到紫苏在四季不同的变化就会感慨时光的流逝。古人把对时间流逝的这种情感寄托在植物身上了,才有了“时光荏苒”这个成语。
紫苏,你们在哪里了解它呢?在紫苏炒田螺里?在日本天妇罗里的油炸紫苏?还是在韩国烤肉用里用紫苏来包肉?还是在中药里?
那些留在我们身边的好听的中药名还有很多很多,如当归、续断、决明等!此时,不禁想起那些文人墨客笔下含有中药的诗句,“一钱半夏,一钱蒹葭。可解得我三分相思,五分梦里繁华”,“一梦荒唐,越明荒唐,还烧沉香,入我梦寐,与君初妆”…… 在传统中医手里,中药的主要功用是治病,而在中国文人的笔下,世人看到了中药的另一道风景。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欢迎大家来鄞州二院,看看中药房前的百草图,一百味中药都有实物,并备注了功效及应用,让我们一起通过中药名,去探索中药世界里的故事吧!更欢迎您带上关于中药的各类小故事分享给鄞州二院中药房的中药师们,让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在你我的交流中更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