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 | 首页 |
|
宁波鄞州78岁的俞老伯因为“吃饭难”问题到医院就诊,没想到一查竟是得了食管癌。
约半年前开始,俞老伯吃东西吞咽时出现哽噎感,起初他不以为意,以为是咽喉炎犯了。谁知一段时间下来,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发严重,不仅吃干饭难以下咽,连喝稀饭都成了问题。
“吃进去的东西总是卡在胸口,下不去。”三个月前,俞老伯来到鄞州二院消化内科就诊。医生详细询问病情后,当即为他安排了胃镜和胸部增强CT检查。
胃镜检查过程中,消化内科医生发现俞老伯的食管腔内可见一个约为2.0cmx1.0cm大小的隆起性病变;胸部增强CT则提示其食管中下段管壁多发增厚,局部见团块状影,向腔内生长,范围大致约3.5x2.3x5.5cm³。医生初步诊断为“食管癌”。
俞老伯随后转入鄞州二院胸心外科进一步诊治。接诊的岑浩锋主任经过问诊,得知俞老伯已有40多年的烟酒史,每天半包烟、2-3两白酒,数十年如一日。日常饮食上也不太注意,喜欢吃腌制食品,还特别喜欢吃热食、喝热汤。
“这些习惯可都不太好啊,都是致病因素!”岑浩锋告诉俞老伯及其家属,食管癌的发生常与亚硝胺慢性刺激如长期食用腌菜或霉变食物、炎症与创伤、缺乏营养素摄入、遗传因素、吸烟、喝酒、热饮热食等因素相关。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研究结果显示,酒精每日摄入量每增加10g,食管鳞癌风险增加25%。而且有充分证据显示,吸烟与食管癌之间也存在因果关系。
“正常情况下,食管壁的厚度在0.5厘米以内,这个病人的食管壁最厚处已达3厘米。”岑浩锋说,由于肿瘤的堵塞,加上食管壁增厚,肌肉蠕动变差,导致食物通过困难,这才出现了进食哽噎感。
由于俞老伯的肿瘤较大,不宜直接手术,医生决定先采取2个疗程的术前新辅助治疗,即通过免疫治疗和化疗等手段,使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治疗。
40几天后,俞老伯复查胸部CT提示肿瘤范围缩小为1.5*1.2*2.0 cm³,食管壁最厚处也从原先的3厘米变薄为0.7厘米。
此后又经过一个月的休养及详细的术前检查评估,5月初,岑浩锋主任团队历时3小时,终于成功为俞老伯实施了“颈胸腹三切口全食管切除术”,术中出血仅100毫升,术后病理报告提示为“鳞状细胞癌”。5月22日,俞老伯顺利出院。
岑浩锋表示,早期食管癌大多无明显不适感,但随着肿瘤的进展,患者一般会出现食管狭窄和堵塞,甚至吞咽哽噎感,也有部分患者咽下食物时胸骨后方有轻微疼痛感,或是体重莫名快速下降,这些都是危险信号。
“降低食管癌风险需要戒烟限酒,避免进食过快或烫饮烫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平衡,不吃不洁、过期、霉变食物,不吃或少吃熏烤、油煎、腌制类食品,同时注意口腔卫生。”岑浩锋提醒,接受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够有效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是年龄≥40岁且来自食管肿瘤高发地区,或有食管肿瘤家族史,以及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喜食高温及腌制食物、口腔卫生状况不良等)等人群,建议每3-5年接受1次胃镜检查。 (谢美君、周哲静)